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5, v.9 82-96
智慧养老服务法律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积极预防主义视野下生物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研究”(21BFX177); 中国法学会202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一般课题“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及再犯预防研究”(CLS〈2025〉C13)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数字时代,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智慧养老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压力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我国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规制大多依赖政策文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依据。在专项立法空白引发的制度缺位与工具理性僭越诱致的技术异化的双重作用下,智慧养老服务隐藏着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风险与服务接受者权利受侵风险。为实现以法治手段规范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应健全智慧养老法律规范体系,完善老年群体司法救济路径,明确政府、社会、企业与家庭等各方主体的智慧养老责任,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养老格局。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era, China's smart elderly care industr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has expanded rapidly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s on elderly care services caused by population aging. However, current regulation of smart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lies heavily on policy documents and lacks a clear legal foundation.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gaps arising from the absence of specialized legis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induced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smart elderly care services face two prominent risks: difficulties in attributing liability to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 potential infringement of service recipients' rights. To standardize the provision of smart elderly care through legal means and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lderl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ound legal framework for smart elderly care, improve judicial remedies for older adults, and clearly defin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government,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families. Such measures will help foster a 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for elderly care.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2期。

(1)廖喜生等:《基于产业链整合理论的智慧养老产业优化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4期。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第1版。

(1)杨俊峰:《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0月8日第5版。

(2)申琦、关心怡:《陪伴机器人与智慧养老:基于动态使用过程的实验观察》,《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9期。

(3)肖峰:《作为哲学范畴的延展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4)曹艳春:《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养老服务的社会风险放大机制及分级干预研究》,《社会保障评论》2025年第3期。

(5)程骋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科技安全的法律保障》,《科技进步与对策》2025年第13期。

(1)袁文全、王志鑫:《智慧养老建设的潜在风险及其规避策略》,《城市问题》2024年第1期。

(2)吴雪:《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态势、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华东经济管理》2021年第7期。

(3)宋晔琴、顾丽梅:《整体性视角下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兰州学刊》2023年第5期。

(4)纪春艳:《居家智慧养老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东岳论丛》2022年第7期。

(5)顾海等:《我国远程医疗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文献量化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年第4期。

(1)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6)京0105民初34091号民事判决书;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0)京03民终7774号民事判决书。

(2)李超等:《脑机接口技术重点领域应用及其社会影响》,《科学与社会》2024年第3期。

(3)郭少飞:《“电子人”法律主体论》,《东方法学》2018年第3期。

(4)龙文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法哲学思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5)苏炜杰:《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侵权问题探析》,《兰州学刊》2021年第4期。

(1)吴婧文等:《智慧养老的潜在风险及对策》,《现代临床医学》2023年第6期。

(2)李欣:《老年人身体照护代理制度研究--基于生命权与自决权的法益衡量》,《学术界》2015年第5期。

(3)苏炜杰、徐智华:《人工智能对养老服务法律制度的挑战及其完善路径》,《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4)朱震宇:《养老服务保障的基本逻辑、公平与制度优化》,《社会保障评论》2025年第3期。

(5)钟仁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下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4期。

(6) Cybernews,Unsecured Chinese Companies Leak Users'Sensitive Personal and Business Data,https://cybernews.com/security/unsecured-chinese-companies-leak-users-sensitive-personal-and-business-data/#comments-reply,2023年12月6日。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丁晓东:《论“数字人权”的新型权利特征》,《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3)杨斌、金栋昌:《老年数字鸿沟: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中州学刊》2021年第12期。

(4)朱勤:《智慧养老中的数字困境与应对》,《人民论坛》2023年第22期。

(1)孙蕾扬、孙晶晶:《智慧养老创新模式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2)苏炜杰:《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侵权问题探析》,《兰州学刊》2021年第4期。

(1)欧阳英:《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世界哲学》2019年第2期。

(2)闫坤如:《人工智能技术异化及其本质探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3)王亮:《社交机器人“单向度情感”伦理风险问题刍议》,《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1期。

(4)汪鹏程:《科技向善的法治保障及其德治捍卫》,《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0期。

(5)《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日报》,2023年1月19日第1版。

(1)朱海龙、唐辰明:《智慧养老的社会风险与法律制度安排》,《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2)唐林垚:《<个人信息保护法>语境下“免受算法支配权”的实现路径与内涵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3) Amartya Sen,"Well-being,Agency and Freedom:The Dewey Lectures 1984,"Journal of Philosophy,1985,82(4).

(4)姚岳绒:《论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的证成》,《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4期。

(1)粟丹:《智慧健康养老模式与老年人隐私信息保护》,《人权法学》2025年第1期。

(2)郭春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进路》,《法学研究》2023年第1期。

(3)王广聪:《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司法适用》,《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3期。

(4)胡铭:《论数字时代的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中国法学》2023年第1期。

(5)武萍、朱旭峰:《智慧养老服务的风险规制与秩序建构》,《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1)皮勇:《人工智能刑事法治的基本问题》,《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5期。

(2) Michael L.Rustad,Layth Hert,"Global Product Liability for Dumb'smart'Home Devices,"Loyola of Los Angeles Law Review,2024,(1).

(3)熊静文:《论远程医疗的侵权责任承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4)丁晓东:《重构“知情”:平台间接侵权责任反思》,《东方法学》2025年第1期。

(5)苏炜杰:《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侵权问题探析》,《兰州学刊》2021年第4期。

(6)侯志阳、林春临:《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养老服务的机遇与风险--基于Chat GPT的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7)倪正茂:《激励法学探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150页。

(1)袁文全、程海玲:《养老机构发展的法律规制:理论基础与法制完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2)杨康、李放:《智慧养老中的技术服务:实现条件、实践限度及完善策略》,《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3)马洪旭、李放:《区块链赋能城市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场景与路径--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分析》,《城市问题》2024年第8期。

(4)郭林:《中国养老服务70年(1949-2019):演变脉络、政策评估、未来思路》,《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3期。

(5)胡湛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

(6)尹旦萍:《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重要论述的意蕴及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

(7)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求是》2025年第3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69.6;D922.1;F719

引用信息:

[1]程骋.智慧养老服务法律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J].社会保障评论,2025,9(05):82-96.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积极预防主义视野下生物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研究”(21BFX177); 中国法学会202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一般课题“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及再犯预防研究”(CLS〈2025〉C13)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