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04, v.8;No.36 48-6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就业促进功能扩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1STA002)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失业保险则是为劳动者提供应对失业风险的民生保障制度。中国失业保险经历了从象征性制度安排向有效制度安排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在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失业保险功能的扩展成效证明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但这种功能扩展更多是应急之策,尚未真正形成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成熟制度安排。面向未来,需要推动失业保险功能再扩展,使其从消极的事后保险向全面促进就业转化,以持续推进这一制度的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Unemployment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a market economy,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erves as a crucial social security scheme designed to provide workers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the risks of unemployment. China'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has evolved signifi cantly,transitioning from merely a symbolic arrangement to an effective mechanism. Notably, during the global fi nancial crisis of 2008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2020, the expansion of its function has proven its ef fectiveness. However, this expansion largely served as an emergency measure and has not yet formed a matur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Looking ahead, it is imperative to advocate for a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This would involve transforming it from a reactive, post-event measure to a pro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tool that promotes employment, thereby foste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参考文献

(1)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正式更名为国有企业。这一更名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之前的国有国营转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开始获取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灵活性。

(1)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1期。

(2)张彦丽:《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商业研究》2012年第11期。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70年发展(1949-2019):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郑功成:《中国民生保障制度:实践路径与理论逻辑》,《学术界》2019年第11期;郑功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论纲》,《社会保障评论》2014年第1期。

(4)黎大有、张荣芳:《从失业保险到就业保险--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路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5)蒋万庚:《论失业保险功能的反思与定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6)叶姗:《论后工业时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江淮论坛》2019年第5期。

(1)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6》。

(2) 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完成。”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3-264页。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9页。

(5)虽然“失业”与“待业”之争于1994年已结束,但未以正式的制度安排予以确立。

(1)桂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中国社会保障》2022年第5期。

(2)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3年11月17日。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61页。

(2)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6》。

(3)有研究测算表明,1996年815万下岗职工需要失业保险全年支付34.15亿元,而1995年全年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仅为35.29亿元,当年支出18.87亿元,累计结余68.42亿元,显然失业保险基金无法解决规模巨大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参见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8页。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0页。

(1)王红茹:《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1期。

(2)数据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3》整理所得。

(3)尹蔚民:《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009年12月24日。

(4)蔡宏波:《疫情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估测》,《人民论坛》2020年第9期。

(1)张小建:《援企稳岗措施成效显著失业保险制度运行良好》,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jrzg/2010-04/22/content_1589931.htm,2010年4月22日。

(1)《2022年失业保险共释放稳岗红利2713亿元》,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3-01/23/c_1129308986.htm,2023年1月23日。

(2)桂桢:《推动失业保险更充分发挥稳就业保民生功能作用》,《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2年第9期。

(3)数据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3》与2020-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4)数据根据2021-202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1)桂桢:《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2年第10期。

(1)张彦丽:《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商业研究》2012年第11期。

(2)参见郑功成:《未来城镇就业7成为灵活用工,养老工伤保险要全覆盖》,《南方都市报》,2022年3月6日。

(3)农民工参保受益率=农民工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人数/农民工参保人数。其中2008-2016年,农民工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人数分别为93万、108万、59万、64.4万、72万、77万、78万、71万和76万。

(1) 2023年6月25日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省级调剂金作用。可见,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完全实现任重道远。

(2)郑功成:《面向2035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于目标导向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社会保障评论》2021年第1期。

(1)数据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3》整理所得。

(1)《2022年失业保险共释放稳岗红利2713亿元》,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3-01/23/c_1129308986.htm,2023年1月23日。

(1)领取失业保险金需同时满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三个条件。

(2)北京腾景大数据应用科技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二季度灵活就业群体调查季度报告》,2022年。

(3)以网约车为例,2022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增加了114万从业者,但同时减少了1600万用户,“车多人少”的不良结果便是单车日均订单量下降,工作时长延长的同时不必然会增加收入。

(4)华颖:《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3年,第206页。

(1)宫春子、秦悦:《国外失业保险的启示与思考》,《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苟兴朝:《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反经济周期功能研究》,《求实》2015年第8期。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3页。

(4)桂桢:《推动失业保险更充分发挥稳就业保民生功能作用》,《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2年第9期。

(1)《经济观察:2亿人灵活就业,如何获得安全感?》,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2/03-02/9690476.shtml,2022年3月2日。

(2)《港媒:中国2036年或有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2/27/c_129496632.htm,2017年2月27日。

(3)陈万山、聂紫菡:《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2023)》,载余兴安等主编:《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4)若无特别说明,本文所指的青年是指年龄为16-24岁的人群。

(5)张艳玲:《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学刊》2022年第6期。

(1)周牧、张浚:《青年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的优化--以英国为例》,《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3期。

(2)郑功成:《正确认识和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6期。

(3)乔锦忠等:《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12期。

(4)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5)郑功成:《从政策性文件主导走向法治化: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学术研究》2021年第6期。

(1)郑功成:《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2-04/27/c_1128598177.htm,2022年4月27日。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842.61;F249.2

引用信息:

[1]范世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就业促进功能扩展[J].社会保障评论,2024,8(04):48-67.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1STA002)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