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 0 | 1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目标要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动员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动员逻辑也同样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核心特征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蕴含着重要的社会动员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民生治理工具,在保障人民利益和推进现代化征程的行动中形成了一种社会动员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彰显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红利优势;制度水平体现出共同富裕的目标取向;制度基础和理念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制度关系有效调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风险矛盾;制度经验能够向世界彰显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面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社会矛盾转型、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数智化技术冲击带来的民生动员挑战,需要树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组织动员领导核心;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动员理念;形成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制度动员格局;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动员技术革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独具特色的社会动员价值。
Abstract: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goal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require that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leverage its capacity for social mobilization. The mobilization logic embedded in this system aligns closely with the five core features of this modernization model. As a key governance t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ystem has developed a unique mobilization framework through its dual function of safeguarding public welfare and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system's broad coverage demonstrate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of a large population;its institutional design reflects the pursuit of common prosperity; its core principles suppor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ts regulatory functions address tens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its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showcases a peaceful path to development—China's approach. Amid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evolving social dynamics, a new economic normal, and the disruptive impact of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new challenges for social mobilization are emerging.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s establishing stro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rticulating a clear mobilization philosophy, fostering a collaboratively built and shared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advanc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mobilization tools. The suc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istinctive mobilization value provided by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1)郑功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论纲》,《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1期。
(2)习近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3版。
(3)贾玉娇:《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本质研究》,《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2期。
(4)郑功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国民生发展的不断飞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20期。
(5)高和荣:《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历史生成与时代内涵》,《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5期。
(6)郑功成:《民生巨变与中国制度及治理体系的事实逻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12期。
(1)吴忠民:《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62页。
(3)贾玉娇:《基层社会动员的机理与结构--一个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1期。
(4) Karl Deutsch,"Social Mobiliz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1,55(9).
(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5页。
(6)吴忠民:《重新发现社会动员》,《理论前沿》2003年第21期。
(1)刘一博:《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与社会动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崔丹:《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以上海为考察中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2)李全利、吕星都:《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现代化社会动员:特征、挑战与策略》,《民族学刊》2023年第9期。
(3)雷晓康、汪静:《基于社会动员的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体系构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5)高文书:《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红旗文稿》2023年第11期。
(6)《2024年1-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统计快报数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sj/202502/t20250208_535868.html,2025年2月28日。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44页。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识人口基本演变规律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管理世界》2022年第1期。
(2)李艺、李全利:《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政策的调节动员效应研究》,《理论月刊》2023年第6期。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5页。
(4)林闽钢:《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发展进程》,《中国民政》2022年第15期。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1页。
(2)习近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3版。
(3)罗明忠:《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求索》2022年第1期。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6页。
(5)郑功成:《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光明日报》,2019年10月8日第11版。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5-216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求是》2022年第21期。
(3)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1期。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求是》2022年第21期。
(5)韩喜平、马晨钤:《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6)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8页。
(1)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1期。
(2)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33页。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求是》2022年第21期。
(4)王晓萍:《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习时报》,2024年12月20日第1版。
(5)《向世界推荐社保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案例”》,《中国社会保障》2022年第10期。
(1)唐任伍、叶天希:《人间奇迹:为世界消除贫困贡献中国智慧》,《北京日报》,2021年3月1日第12版。
(2)王晓萍:《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习时报》,2024年12月20日第1版。
(3)王一:《数字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工具理性批判与内生人民性探索》,《社会保障评论》2025年第2期。
(4)唐承沛:《中国人口老龄化没有国际经验可借鉴,但蕴藏着独特发展机遇》,光明网:https://m.gmw.cn/toutiao/2025-03/28/content_1304002690.htm,2025年3月28日。
(1)《国家数据》,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s://data.stats.gov.cn/ks.htm?cn=C01。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中国社会保障》2022年第9期。
(3)朱海龙、陈宜:《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理论深化与制度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54页。
(1)姜家君:《“人民至上”理念: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发展与时代表达》,《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3期。
(2)丁元竹:《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三个着力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1)杨穗、赵小漫:《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保障再分配的实践、成效与启示》,《管理世界》2022年第11期。
(2)孟天广、王烨:《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3)宋娟、仇雨临:《数字治理推动医保经办增能:应用逻辑与实现路径》,《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年第9期。
(4)[美]彼得·戴蒙德、彼得·欧尔萨格:《拯救社会保障:一种平衡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5-136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2.1
引用信息:
[1]李全利.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动员逻辑与路径[J].社会保障评论,2025,9(03):23-37.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内生型社会动员机制研究”(21CMZ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