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0 | 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兼具破解老龄社会健康养老服务供给难题与加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双重优势,探究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关系及其时空差异具有理论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测算并分析了2017—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特征、区域差异来源、空间效应及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全国层面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省域层面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耦合协调度空间效应显著,影响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基础支撑和建设成果,以及经济的协调和共享发展等。因此,应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间协同互动机制、精准施策干预主要障碍因子,以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两大系统的均衡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smart health and elderly care industry holds dual advantages: it addresses the challenges of providing health and care services in an aging society while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Exploring its coordination with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with associate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carries bo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study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temporal evolution, sources of regional disparities, spatial effects, and key constraining factors i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mart health and elderly care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cross 30 Chinese provinces from 2017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has steadily increased. However, significant regional heterogeneity persists:at the provincial level, coordination remains relatively weak, and interregional dif ferences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overall disparitie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also demonstrates notable spatial effects. Key constraining factors include the found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outcomes of the smart health and elderly car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and inclu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adopt dif ferenti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enhance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 and implement targeted policies to address key barriers—thereby promoting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systems across dif ferent spatial scales.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2019年11月21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1/content_6926087.htm,2024年1月15日。
(3)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8/content_6966275.htm,2024年8月3日。
(1)穆怀中、张献政:《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经济纵横》2024年第10期。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22/content_5454389.htm,2019年11月22日。
(3)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2期。
(4)史本叶:《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人口学刊》2016年第4期;王欣亮等:《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契机”或“阻力”--基于供求双维机制分析》,《管理评论》2022年第10期。
(1)吴玉韶、张钰婕:《中国式现代化与养老服务发展新趋势》,《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6期。
(2)张治栋、王亭亭:《产业集群、城市群及其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城市问题》2019年第1期。
(3)金牛、原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基础、战略导向与路径选择》,《河北学刊》2024年第2期。
(4)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有效供给视角》,《兰州学刊》2019年第11期。
(5)彭希哲、陈倩:《中国银发经济刍议》,《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4期。
(1)韦艳等:《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高鹏飞、高向东:《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基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解释框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2)甄俊杰等:《中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及动态演进预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3)张思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社会保障评论》2021年第1期。
(4)陈景华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
(1)王守文等:《中国能源韧性与科技创新的协调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25年第1期;陈诗怡、孙萍:《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耦合协调度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电子政务》2024年第6期。
(2) Camilo Dagum,"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Empirical Economics,1997,22(4).
(1)韩晶等:《数字经济与公正转型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4年第5期。
(2)张旺、白永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及优化路径》,《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1期;李旭辉等:《省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评价、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24年第7期。
(1)刘晓艳、许跃文:《数字经济赋能养老产业的增长路径研究》,《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4期。
(2)张园:《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养老服务机构效率测度、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1期。
(3)刘颖洁、王爽:《长江经济带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地理》2022年第8期。
(4)赵庚、赵萌:《智慧养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5)王欣亮等:《大数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吗?--基于数据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的双重效应解释》,《统计研究》2023年第5期。
(1)张占斌、毕照卿:《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研究》2022年第4期。
(2)杨永芳、王秦:《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国软科学》2024年第S1期。
(3)邓创、曹子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联动效应及其转化机制研究》,《统计研究》2023年第4期。
(1)两系统比值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用以反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相较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先或滞后水平,下同。
(2)八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1)该增速为定基增长速度,以2017年为基期,单位:%,下同。
(1)图中1至8分别代表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1)此处展示2017、2018、2021、2022年局部莫兰散点图。
(2)王军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
(3)促进区即观测省份耦合协调度高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也高,过渡区即观测省份耦合协调度低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高,低水平区即观测省份耦合协调度低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也低,辐射区即观测省份耦合协调度高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低。
(1)邓宗兵等:《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2)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在正文呈现。
(1)限于篇幅,全国层面两系统要素层障碍度及均值未在正文呈现。
(1)限于篇幅,区域层面两系统要素层障碍度均值未在正文呈现。
(2)限于篇幅,省级层面两系统准则层与要素层障碍度均值未在正文呈现。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49;F719;D669.6
引用信息:
[1]封铁英,黑晓燕.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测度与评价[J].社会保障评论,2025,9(03):91-113.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全龄友好目标导向下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融合发展研究”(23XRK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