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 0 | 1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提出中国住房保障体系面临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保障品质三大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正规与非正规渠道的实践。之后,总结了世界典型发达国家住房保障体系演进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福利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逻辑。研究发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全面调整和政府债务压力的加剧,原有的福利化和商品化发展逻辑难以为继。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本文提出将“社会化”作为中国未来住房保障的整体策略,推动形成以政府统筹、社会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住房保障创新模式,助力“安居中国”战略的实现。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and identifies three major challenges it faces: target groups, provision models, and quality standards. It further examines the interplay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hanne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Subsequently, the study compares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housing security systems in major countries and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development logics of welfarization, commodif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djust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government debt, the earlier logics of welfarization and commodific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stainable.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proposes "socialization" as the overall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security. It advocates the creation of an innovative model that combines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wit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and market force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nju China" Strategy, which aims to ensure secure housing for all.
(1)李斌、若谷:《“廉租住房”入住难》,《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第17期。
(1)赵磊、赵晓磊:《以保障房建设推动我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政治经济学研究》2024年第3期。
(2)虞晓芬、傅剑:《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演化博弈及政府规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2期。
(3)李国庆、钟庭军:《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效应》,《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4期。
(1)李奇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筑经济》2024年第10期。
(2)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s://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404/t20240430_1948783.html,2024年4月30日。
(3)李国庆、钟庭军:《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效应》,《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4期。
(4)朱亚鹏:《中国住房政策的演进与发展:走向“剩余型”福利模式?》,《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08年第2期。
(1)“上夹心”是指收入高于传统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但又不足以承担完全市场化商品房价格的中等收入家庭。
(2)新华社:《四省空置五万套保障房缘何频演“空城计”?》,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jrzg/2013-08/07/content_2463014.htm,2013年8月7日。
(3)需求热度指数=标准化后的小区成交量×标准化后的小区租房单价。
(1)叶裕民:《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理论架构与机制创新--来自北京和广州的考察与思考》,《城市规划》2015年第8期。
(2)纪敏、夏磊:《我国住房制度演进历程:成效、问题及改革》,《中国房地产金融》2024年第2期。
(3)陈杰:《保障性住房体系高质量建设的思路与要点》,《人民论坛》2024年第18期。
(4)《警惕!“小火亡人”多发老旧小区、居民自建房……》,央视网:https://m.news.cctv.com/2021/03/25/ARTI-jyk A7k7kd JHOpx Au Jhfp210325.shtml,2021年3月25日。
(5)田莉、姚之浩:《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家居何方?》,《比较》2018年第1期。
(6)石红溶:《农民工市民化与地方政府行为--深度城市化的制度与政策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张彰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成本的分类评估及核算》,《西北人口》2018年第1期。
(2)张力:《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剖析:以上海为例》,《人口研究》2015年第4期。
(1)朱亚鹏:《中国住房政策的演进与发展:走向“剩余型”福利模式?》,《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08年第2期。
(2)严荣:《西方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思路的演进脉络》,《中国房地产》2016年第6期。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https://www.nsd.pku.edu.cn/attachments/b8209ebce47842a2b336b255bdd92770.pdf,1998年3月1日。
(2)逄瑞:《美国联邦政府低收入租赁住房建设融资支持政策》,《上海房地》2023年第4期。
(3)王思琦等:《分权治理视角下法国央地协同实施社会住房政策的经验与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24年第5期。
(4) Dave Treanor,Housing Policies in Europe,London,M3 Housing Ltd,2015.
(5)田莉、夏菁:《租赁住房供应与发展的国际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建筑学报》2022年第3期。
(1) Jim Kemeny,From Public Housing to the Social Market:Rental Policy Strateg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London,Routledge,1994.
(2)陈杰:《大都市租赁住房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及其内在逻辑--以纽约和柏林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20年第6期。
(3)任媛、陈立中:《住房非营利组织: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路径》,《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3期。
(4)张昕艺等:《德国社会市场模式下“单一制”租赁住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柏林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20年第6期。
(5) Ulf Torgerson,"Housing:The Wobbly Pillar under the Welfare State,"in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Housing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Stockholm,Almqvist and Wiksell,1987.
(1) Harloe Mchael,The People's Home?Social Rental Hous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Wiley-Blackwell,1995.
(2)让·克劳德·德里昂等:《欧洲与法国社会住房政策的主要问题》,《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4期。
(3)李英健:《国外公共住房政策演变及其启示--以英国、美国、新加坡为例》,《城市住宅》2021年第4期。
(4)陈杰:《供求关系重大变化背景下的住房发展新模式思路--兼论新型住房合作社模式的潜在价值》,《中国房地产金融》2024年第1期。
(5)林艳柳等:《荷兰社会住房政策体系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第1期。
(1)陈杰:《保障性住房体系高质量建设的思路与要点》,《人民论坛》2024年第18期。
(2)胡炜杰、王裔婷:《农民工视角下的我国廉租住房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公租房与深圳城中村的住房模式为例》,《南方建筑》2022年第8期。
(3)李国庆、钟庭军:《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效应》,《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4期。
(4)缪春胜等:《从大拆大建走向有机更新,引导城中村发展模式转型--以〈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编制为例》,《规划师》2021年第11期。
(5)陈宇琳:《非正规住房包容性治理理念与策略》,《人类居住》2024年第3期。
(1)李莎:《专访清华大学田莉:城中村改造不能单看新增100万套的数字,更应关注改造模式变革》,21经济网: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1206/herald/802c10478979772111f1d676f74cff 71.html,2024年12月6日。
(2)刘锦轩、田莉:《“反公地困局”引发的北京老旧小区改造集体行动困境:基于媒体大数据的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24年第3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299.23
引用信息:
[1]田莉.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J].社会保障评论,2025,9(05):113-127.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23&ZD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