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综论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保障:理念更新与制度建设

蔡昉;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在经济上表现为创造性破坏,具有显著提升生产率、冲击就业和扩大收入不均等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加重结构性就业矛盾和过大收入差距的风险。这相应提出制度需求,迫切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更加积极、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普惠。鉴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对象识别、制度适应和技术红利共享等方面的难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和路径,应是从更接近于“剩余型”向更接近于“制度型”的转变。相应地,公共财政特别是社保筹资模式也需要创新理念,探索以“先分配,助增长”为特征的跨代收支平衡模式,以借助人工智能所达到的更高生产率支撑民生建设。这包括从“对物投资”转向更多“对人投资”,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以普惠保障推动实现老有所养;通过社保兜底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强大内需潜力。

2025 年 05 期 v.9 ;
[下载次数: 4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雷悦橙;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制,这是能够获得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回顾历史,中国的家国同构、集体主义、中庸之道、等级差序等具有浓厚本土色彩的文化元素,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目前,由于制度设计中缺乏文化元素而产生的现实缺陷日益显现,因此需要提升文化维度的战略地位,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融入文化因素,并理性处理传统文化与社会保障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建制的引领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获得人民认同并自觉参与,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建设本土化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借鉴,同时还丰富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图谱,最终创造出超越既有范式的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

2025 年 05 期 v.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24SGA001)
[下载次数: 1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三重转型、社会风险与福利国家:构建包容性三重转型的分析框架

崔荣骏;

当前福利国家正经历着人口结构转型、数字化浪潮以及气候危机的深刻冲击,步入结构性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三重变革不仅相互关联,更要求社会超越被动应对,转向积极主动的政策干预,以推动社会向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一立场,本文提出“三重转型”(triple transition)概念框架,分析人口、数字与气候三大转型的主要特征与核心议题,并探讨其相互交织的影响及整体意义,阐明推动系统性转型的必要性;并识别出不同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的“第三类社会风险”,构建了一个由变化引致风险、转型衍生风险与潜在未知风险构成的三层风险体系;之后提出以风险缓解、变化适应与机遇拓展为核心的应对战略,助力社会更有效应对三重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方向与实践路径,旨在为构建一个惠及当代与未来世代、人人共享福祉的福利社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2025 年 05 期 v.9 ;
[下载次数: 9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会保险

被征地农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筹资补助制度研究——基于A区微观参保数据的分析

张翔;汤昕妤;

2020年浙江省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建立一次性筹资补助制度。这一政策有效促进了新老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衔接,但也会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基于A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微观数据,本文研究发现,A区一次性筹资补助政策导致被征地农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出现人均8.76万元的缺口。此外由于规定一次性筹资补助的财政补贴部分不可继承,60岁和100岁去世的典型被征地农民从20.21万元一次性筹资补助中分别实际享受5.56万元和41.54万元,差异巨大。本文提出被征地农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筹资补助实行单列计发、金额封顶、有余额可继承的建议。本研究凸显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面临个人长缴多缴行为导致个人账户缺口剧增的潜在困境。

2025 年 05 期 v.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参保群体寿命差异的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7217417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与长寿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政策研究”(13&ZD163)
[下载次数: 9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研究——以网约配送员为例

马孟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与数字经济和平台工作紧密相关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应对新就业形态带来的工伤保险制度适应性挑战,并在制度层面做出创新性改革,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的重要课题。在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以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困境暴露出来自个体、平台、工会、政府等多层面的制约。化解这一困境需要秉持维护制度统一性、兼顾保障性与灵活性、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理念目标,以此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在理念目标的引导下,制度设计方案聚焦于参保缴费、工伤认定、待遇给付三个关键环节,并从制度扩面、待遇调整、补充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2025 年 05 期 v.9 ;
[下载次数: 7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会福利

智慧养老服务法律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

程骋;

数字时代,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智慧养老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压力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我国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规制大多依赖政策文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依据。在专项立法空白引发的制度缺位与工具理性僭越诱致的技术异化的双重作用下,智慧养老服务隐藏着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风险与服务接受者权利受侵风险。为实现以法治手段规范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应健全智慧养老法律规范体系,完善老年群体司法救济路径,明确政府、社会、企业与家庭等各方主体的智慧养老责任,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养老格局。

2025 年 05 期 v.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积极预防主义视野下生物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研究”(21BFX177); 中国法学会202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一般课题“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及再犯预防研究”(CLS〈2025〉C13)
[下载次数: 3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儿童福利立法前评估与实现路径

王中汉;

儿童福利立法是完善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举措。立法前评估表明,儿童福利立法具有突出的现实必要性,不仅能够弥补现有儿童福利法律政策层次较低、体系散乱、一致性差等不足,还在保护儿童权益、改善民生福祉和提振生育意愿上发挥关键作用。在立法可行性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可负担的财政投入能力,以及扎实的立法经验和行政基础。国际经验显示,儿童福利法并非发达国家的专属制度,立法国家的儿童福利支出规模总体处于可接受范围。建议我国采取综合性、普惠性的立法模式,覆盖儿童养育、教育、健康、特殊儿童保障等领域,逐步构建起统一协调、内容完备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

2025 年 05 期 v.9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自设课题“共同富裕视角下浙江省学龄前儿童福利政策研究”(22JDZSYB02)
[下载次数: 8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

田莉;

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演进特征,提出中国住房保障体系面临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保障品质三大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住房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正规与非正规渠道的实践。之后,总结了世界典型发达国家住房保障体系演进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福利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逻辑。研究发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全面调整和政府债务压力的加剧,原有的福利化和商品化发展逻辑难以为继。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本文提出将“社会化”作为中国未来住房保障的整体策略,推动形成以政府统筹、社会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住房保障创新模式,助力“安居中国”战略的实现。

2025 年 05 期 v.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23&ZD114)
[下载次数: 1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慈善事业

双重政策视角下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演进与展望

赵晓芳;

中国社区慈善的发展内嵌于社区发展与慈善事业发展的双重脉络之中。分析相关核心政策文本内容发现,在社区发展政策脉络中,社区慈善经历了从社区服务补充者到社区建设参与者、再到社区治理协作者的身份跃迁;在慈善事业发展政策脉络中,社区慈善实现了从慈善服务落地承载到慈善资源整合、再到慈善生态与基层治理融合枢纽的功能转化。这一政策演进历程既反映了基层社会治理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的转型、慈善事业从补缺型救助向发展型治理的功能跃升,更折射出政社关系从“主导-从属”到“引导-参与”再到“规制-协作”的动态变化。展望未来,社区慈善需以“制度深化-功能拓展-生态构建”为核心逻辑,通过法治化、数字化、在地化夯实发展根基,依托“场景互嵌-资源互哺-价值共生”推动两大政策脉络深度融合,实现从制度协同到价值共生的深层跨越。

2025 年 05 期 v.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社区治理创新的多案例研究”(JBKYZCLL2024-12)
[下载次数: 14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互联网嵌入如何赋能受助者志愿服务参与?——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实证分析

杨永娇;

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需引导社会救助对象通过社会参与摆脱福利依赖、承担社会责任。然而,受助者社会参与的内生动力极为不足,且现有的激励手段效果不佳。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有必要充分利用数字社会的红利寻找突破口,探索互联网的使用能否以及如何激活受助者社会参与的内在动力。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嵌入可以通过削弱主观社会地位对受助者志愿服务参与的限制而发挥重要赋能作用。研究揭示了技术何以通过心理赋能助推受助者打破志愿服务参与的自我限制,有助于优化受助者社会参与动员,促进受助者社会功能的健全,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2025 年 05 期 v.9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低收入人口慈善帮扶的社区动员机制研究”(2024NDYB1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慈善帮扶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2024CDJSKXYGG06)
[下载次数: 2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